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2年03月16日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面向社会各界征订优秀稿件 欢迎投稿   

·北京 ·天津 ·河北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山西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内蒙古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近期,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冒充我社下属机构给我社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我社严重声明 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与我社《法制与廉政》杂志社没有任何关系,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在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业务均与我社无关。
首页 > 艺海长廊 >

食中见修为

2019-06-23 08:4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清代诗人袁枚堪称美食家,在《随园食单·戒单》中,他一口气列出饮食的十四个恶俗,其中六个专讲请客吃饭,有趣,有益,有味。

  一是戒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袁枚认为这吃的不是菜,而是名。某太守请客,用如缸大的碗盛白煮的燕窝四两,这样宴请宾客,无非是说自己好客、有钱。所以袁枚调侃说:“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

  二是戒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今人慕‘食前方丈’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食前方丈是指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都摆满了食物,但数量再多,口腹既无法承受,内心也难以安宁,所以孟子说:“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袁枚认为,菜不在多而在精,否则愈多愈坏。他参加过一个有钱人的宴席,“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主人欣欣得意,而客人如他者回家后却“煮粥充饥”,其原因,“熏蒸腥秽,目亦无可悦也。”

  三是戒暴殄。“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袁枚批评富贵之家烹甲鱼专取其裙,蒸鲥鱼专取其肚,腌咸鸭蛋专取其黄。相传明代首辅张居正独好“鸡舌羹”,鸡舌不难求,一碗汤却要用数十只鸡,弃鸡之骨堆如小山。袁枚尤为痛恨“烈炭以炙活鹅之掌、刺刀以取生鸡之肝”的做法,以极其残忍之手段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表面上费的是自己的钱财,其实恣肆的是自己骄横的心,这早已远离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体仁爱物思想。

  四是戒纵酒。“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而治味之道扫地矣。”美味需要细心体味。不论酒量大小,三杯白酒下肚,肠胃即便不颠来倒去,口舌也早为酒精麻醉,再好的味道也难以辨别、感受、回味,不胜酒力的,既伤身体,又丢面子,美味反成为累赘。袁枚认为酗酒则“啖佳菜如啖木屑”,那就辜负了佳肴美味。

  五是戒强让。“听从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勉强让之?”袁枚主张进食随意,因为“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如果主人强逼客人进食,已属不礼貌;主人再“以箸夹取,堆置客前,污盘没碗”,就有怠慢客人之嫌,更令人生厌;对那些“以箸取菜,硬入人口”的,袁枚直呼“殊为可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与其主张诗写性灵极其相似,表现自己,抒发自己,才是真情意。

  六是戒落套。当时官宴名目繁多,“名号有十六碟、八簋、四点心之称,有满汉席之称,有八小吃之称,有十大菜之称”,礼节也很多,椅披桌裙,插屏香案,三揖百拜,可谓摆足了架子。袁枚喜欢富有温情、随意自如的家宴,不讲究格式,没有那么多的名头和讲究。如写诗,五言八韵之试帖,也就是应试时所作的命题诗,格式固定,要押规定的韵,这类诗,即使名家之作,也多落入俗套。

  袁枚的这六戒——务实、求精、惜材、少酒、适意,并注重环境氛围,归纳起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圣人善调停,君子素其味”。素其味不是指吃素,而是在寻常的菜中吃出不同的滋味,让自己的味蕾更能尝到真实,自己的心情更自在,自己的感受更质朴,这不仅解决了饥饿,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无独有偶,几乎同时代的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一书中也提出肉不如蔬、食不多味、保存真味、美在清淡、切忌油腻、兼食补充、注意情绪心境等观点。苏东坡也说:“东坡居士自今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招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不仅在家节制饮食,请别人吃饭,别人请吃饭,都不准超过三个荤菜,否则不去,律己之严,由此可见。这样的“三养”,不仅养的是身体,更是生活、人生。

  人一天也离不开吃。吃的地位,似乎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吃什么?怎么吃?从饮食中,可以展示我们的涵养修为,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饮食之要,不可不慎。(赵建国)

责任编辑:jiyebian

声明: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人员查询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广告报价 | 为您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本刊法律顾问:刘宏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登记证号码:国际刊号ISSN:2225_6164
主编信箱:fzylzzzs@126.com 投訴信箱:fzylz315@126.com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