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2年03月16日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面向社会各界征订优秀稿件 欢迎投稿   

·北京 ·天津 ·河北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山西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内蒙古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近期,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冒充我社下属机构给我社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我社严重声明 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与我社《法制与廉政》杂志社没有任何关系,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在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业务均与我社无关。
首页 > 艺海长廊 >

从古贤画像看张謇所敬仰的人格

2021-04-15 08:59  来源:《法制与廉政》杂志
 东奥山庄是张謇晚年住所,兴建颇为用心。张謇在受颐堂正面悬挂其师翁同龢画像,表达对老师知遇之恩的感激。厅堂两侧分别挂了八幅、共十六幅古贤画像,以示对古贤的敬仰、对他们的著作和思想滋养自己的感恩之情。张孝若曾讲:“父亲对于唐宋以来贤士文人,直到明末清初朴学诸老,自顾亭林以后,都非常地崇拜。因为他们不是刚直廉正、忠义倔强一流,就是富有天才、眷怀故主一派。人格学问,都可使后世钦重。所以在他的东奧山庄受颐堂两旁,挂了十六幅的画像,还在上边题了字。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尚友古人的范围和他对于学问、汉族的思想和见解的寄托。”这十六幅古人画像分别是李白、颜真卿、王安石、文天祥、范仲淹、包拯、范纯仁、孙承宗、文徵明、杨涟、史可法、徐达、王守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张孝若总结这些人的特点是:刚直廉正、忠义倔强或富有天才、眷怀故主,且人格学问都为后世所敬重。

  (一)

  除了画像,张謇还为受颐堂题了一对联语,上联是“是以君子慎言语,节饮食,利涉大川,由颐厉吉”,下联是“至于要道去健羡,绌聪明,光耀天下,复反无名”。这些古贤的共性特点是内圣外王,修己方面,慎言语、节饮食、去健羡、绌聪明;安人方面,利涉大川、光耀天下,还由颐厉吉、复反无名。由此可见,张謇看重的品行特征:谨言慎行、节俭、不爱慕虚荣、藏智守拙、有利天下、不居功自傲等。

  这些古贤都言行谨慎,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不爱慕虚荣、自作聪明、哗众取宠或居功自傲,今天所谓“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大概能得之一二。比如徐达,朱元璋评价他在能力上“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在执行力上“受命而出,成功而旋”,在功劳上“破虏平蛮,功贯古今”,却没有将领们的通病;只有徐达能够做到“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即不自吹自擂,不贪财、不好色。徐达内平乱、外驱夷,功贯古今,却“归来仍是少年”,依旧谦卑、谨慎,本性不变、本色不改。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一生创办了30多家企业,发起或创办了近400所学校,其“公益作为”功贯古今,却始终保持勤苦简朴,晚年更是自号“啬翁”,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吝啬的人;他诠释了节俭的最高境界:对自己最吝啬,对百姓最慷慨。

  (二)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表达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效力国家、服务社会。“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在文学上,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留下很多历史名句。其文章以“实用”为本,短小精悍,简洁峻切,论点鲜明,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和说服力;其诗也重在说理,晚年诗风含蓄、深沉,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学术方面,王安石、王守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是大学问家,对中华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张謇特别赞佩王安石在经学上的功劳。王安石是经学大师,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开宋代疑经变古之学风。在张謇看来,王安石一大历史功劳是颁布改革科举制度法令,废除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恢复以《春秋》三传、明经取士。张謇认为,科举取士是一文定天下,汉代尊经学,科举能够兼顾学业与政术。唐代以后,偏重诗赋词章,使士人不通政术。王安石废除旧制,用经术取士,功在北宋,利在千秋。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是明清之际主张经世致用的大儒。黄宗羲治学基于汉代经学家的训诂考证方法,同时吸取理学在义理方面的长处,其著作《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直到今天仍是研究宋明理学最重要的著述。顾炎武开朴学之新风,是清学的开山之祖。张謇有句“亭林绝学今先河”,称赞他在学术上的开创之举。王夫之编注儒家经典,在学术上以六经为本源,既守护华夏文化之根,又创造诠释、开拓新境。张謇有言曰:“船山不死社犹存”,即王船山在学术上的构建是不朽的,华夏文化因其守护而不绝。

  (三)

  这些古贤中,王阳明多次平复内乱,范仲淹、孙承宗镇守边境、抵御外侮,徐达则内除割据、外驱鞑虏;其中,王阳明、范仲淹、孙承宗都是文人出身,徐达也是文武双全之人。王阳明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后,获封新建县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此外,颜真卿率兵抗击安史之叛军,文天祥举兵抗击元军,史可法与清军血战扬州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长期举兵反清复明。张謇所处的晚清,积贫积弱,国家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张謇更加看重传统士人经世致用、文治武功、为国排忧解难的能力和作为。

  张謇在著述中多次引用顾炎武的兴亡论,诗文中不时追慕亭林,认可其“一日不死,不得不引以为耻”的爱国精神。面对列强的侵辱,张謇一直持战,反对议和。“比常读《日知录》《明夷待访录》,矢愿益坚,植气弥峻。”顾炎武的士人志气一直激励着张謇,使得他弃官从商,立志为百姓服务,于社会有益。

  正如梁启超所言,儒家的哲学精神,可以用《论语》“修己安人”一语含括。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内圣;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极处,就是外王。《大学》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内圣的功夫;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儒家的读书人,虽是知识分子,但追求在事功、外王方面的综合能力,张謇也是如此。他崇尚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中兴国家所创的伟业,自己也随军多年,曾随庆军入朝鲜平定叛乱。

  (四)

  范仲淹在任泰州西溪盐仓监时,本职是负责监督淮盐储运和转销,但在看到旧海堤因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海潮倒灌,卤水充斥,淹没良田,毁坏盐灶,人民久受其苦,毅然上书痛陈海堤利害,建议沿海筑堤。建议采纳后,范仲淹被调为兴化县令,全面负责修堰工程,百姓感恩于他,将此工程称之为“范公堤”。张謇家乡即受益于此堤,在著述中多次追忆、缅怀范公。

  “即民以见天”!王夫之认为,真正的圣贤应该“不专于己之天”,而应贴近人民,体察民心,扶助百姓,反对“舍民而言天”。黄宗羲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些思想对于张謇看透官场和仕途,决意实业救国有促进作用。张謇提出“愿为小民尽稍有知见之心,不愿厕贵人受不值计较之气;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张謇立志为百姓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服侍所谓贵人,当不能为百姓有所作为的可耻之官。

责任编辑:jiyebian

声明: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人员查询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广告报价 | 为您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本刊法律顾问:刘宏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登记证号码:国际刊号ISSN:2225_6164
主编信箱:fzylzzzs@126.com 投訴信箱:fzylz315@126.com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