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2年03月16日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面向社会各界征订优秀稿件 欢迎投稿   

·北京 ·天津 ·河北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山西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内蒙古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近期,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冒充我社下属机构给我社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我社严重声明 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与我社《法制与廉政》杂志社没有任何关系,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在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业务均与我社无关。
首页 > 时政时评 >

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贵在时时刻刻

2018-06-20 10:1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要求党员干部时刻想着为党分忧、为党奉献。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用忠诚和汗水铸就的。作为党组织的一员,时刻想着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是职责所在,也是党性所系。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忧”,尽管是人类的普遍情感,但却有境界高下之分。中华民族历来推崇忧国忧民忧天下的家国情怀。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都反映出历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患、担当和情操。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作为一名党员,为党分忧、为民解难是天经地义的事。党员的本色在为党分忧中彰显,党员的价值在为民解难中实现。党员干部为党多分一些忧,百姓就能从中多一些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天祥,一个“民之难即党之忧,共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知行合一的人。1990年,吴天祥担任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数年间,他接待上访群众万余次,处理各类问题近万个。他还数十次义务献血,4次跳入长江救人,先后照顾过26名孤寡老人、6名孤儿,结识了300多个“穷亲戚”。如今,年过7旬的吴天祥退休10多年了,但闲不下来,每天坚持接待信访群众,走街串户,为人解难排忧。在他心里,“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永远的本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也有着不同的主题和内涵。与“砸碎旧世界”的革命之时、“创造新世界”的建设之时、“追赶全世界”的改革之时不同,今天的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就凝结在民族复兴的梦想中、汇聚在国强民富的旗帜下、闪耀在美好生活的期盼里、体现在日日坚守的岗位上。不论是为“三大攻坚战”尽己所能,还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不论是为大国重器只争朝夕,还是为国泰民安负重前行,都需要党员干部“以百姓之心为心,尽忧国忧民之诚”。

  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为党分忧、为民解难,不存在“懂不懂”的问题,关键在于“动不动”。时下,有这样一些党员干部,有的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为群众服务不够尽心;有的只求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该管的事不管,该定的事不定;还有的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愿挂帅不愿出征。如果听任这些现象滋生蔓延,就会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影响群众对党的信赖和支持。

  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离不开勇于任事的担当。周恩来总理一生为国操劳,心忧百姓,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忍辱负重、苦撑危局,躬行了自己常说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铁人王进喜看到行驶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感到一种莫大的耻辱,立下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的鸿鹄之志,喊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党员干部就应像他们那样,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际行动取信于党、取信于民。

  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贵在时时刻刻,可以干“惊天动地事”,也可以做群众急盼的“鸡毛蒜皮事”。就像微纪录片《我是谁》中表达的那样:“我是离开最晚的那一个,我是开工最早的那一个,我是想到自己最少的那一个,我是坚守到最后的那一个,我是行动最快的那一个,我是牵挂大家最多的那一个……”每名党员如果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这一个个“最”,就是对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最好诠释。(辛士红)

责任编辑:jiyebian

声明: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人员查询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广告报价 | 为您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本刊法律顾问:刘宏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登记证号码:国际刊号ISSN:2225_6164
主编信箱:fzylzzzs@126.com 投訴信箱:fzylz315@126.com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