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感谢纪委的同志,补偿款失而复得,我们心里踏实了。”5月底,江西省瑞金市纪委监委迎来了谢坊镇谢坊村村民刘某。他一边说,一边将锦旗递给办案人员。
补偿款失而复得是怎么回事?事情要从2017年下半年的一次信访说起——谢坊村竹子杞下村民小组有林地1306.7亩,其中生态公益林739.4亩,荒山567.3亩。根据规定,2006年起,上级每年都按相应标准下拨生态公益林补偿款到村民小组专用账户。而竹子杞下小组的专用账户存折一直由村民小组长保管。
“如果不是因为村里筹资修路想到还有这么一笔补偿款,我们至今还被蒙在鼓里呢。”2017年下半年,村民们突然发现,补偿款不翼而飞了,大家对此愤愤不平。
为何补偿款会凭空消失,到底是谁挪用的,又用在了何处?带着一连串疑问,瑞金市纪委立即展开调查。
收支明细、记账凭证、银行流水……一一比对资料后,调查组发现了端倪:2009年至2014年,上级下拨补偿款共计5万余元,分批打入了村民小组的专用账户,但钱却被人一次性取走了。
其中必有蹊跷!调查组来到谢坊村,对补偿款的去向开展有针对性的走访,找相关知情人调查情况,对村民小组长进行询问。
据竹子杞下村民小组长说,几年前,由于村里要修路,用于储蓄公益林补偿款的账户存折被谢坊村党支部书记刘瑞清拿走了。
“存折是我拿走的,这5万余元,其中2万用来修路了,剩下的3万余元用来修建村里的灌溉设施。”刘瑞清条理清晰地解释了补偿款的去向。
但妄图瞒天过海的伎俩逃不过调查组的眼睛。事实上,在前期的外围调查中,调查组就了解到,修建灌溉设施的资金都是由上级拨付的,村里一分钱没出。
“那麻烦你拿出这2笔钱支出的收据。”调查人员将计就计。
刘瑞清自知无法拿出修灌溉设施的收据,狡辩了半天后败下阵来,终于承认了挪用公益林补偿款的事实。
原来,几年前,竹子杞下村民小组至村小学的路泥泞不堪。通过申请,村里得到了一笔修路资金。但仍有部分资金缺口需要村民自筹解决。
“既然是为村民修路,方便大家出行,何不将这笔补偿款拿出来用。”作为修路项目的负责人,刘瑞清与村民小组长私下沟通。就这样,刘瑞清在既没有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也没有在村务公开栏公示的情况下,轻松拿到了补偿款发放的专用存折。为了能早日开工修路,刘瑞清私自领取了存折里的5万余元补偿款,其中2万元用于垫付修路自筹金,剩下的3万余元装入了自己的腰包。
然而,2万元的自筹金远远不够修路。到手的3万余元又不想拿出来,怎么办?于是,刘瑞清打起了竹子杞下小组3万元荒山流转金的主意。“村民以为荒山流转的事情‘黄’了,钱也没拿到,就算用了大家也都不知情……”于是他“拆东墙补西墙”,用流转金填补了尚缺的自筹资金部分,倒手后剩下的3万余元补偿款最终落入了刘瑞清手中。
真相水落石出,刘瑞清最终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将3万余元退还给了村民小组。
“群众送来的锦旗是信任,也是肯定。接下来,我们将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突出的问题,坚持快查快办快结,确保群众的一针一线不被侵占。”瑞金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甘玮)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
主办: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本刊法律顾问:刘宏涛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登记证号码:国际刊号ISSN:2225_6164 |
主编信箱:fzylzzzs@126.com 投訴信箱:fzylz315@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