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2年03月16日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面向社会各界征订优秀稿件 欢迎投稿   

·北京 ·天津 ·河北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山西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内蒙古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近期,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冒充我社下属机构给我社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我社严重声明 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与我社《法制与廉政》杂志社没有任何关系,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在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业务均与我社无关。
首页 > 热点追踪 >

中国人寿年招待费14亿 超中铁建居上市国企之首

2013-06-16 16:17  来源:
热点栏目 上市国企业务招待费TOP20。 上市国企业务招待费TOP20。

  252家上市国企公开披露业务招待费总计65.25亿元,(5.25,0.00,0.00%)不是最多,(16.65,0.00,0.00%)最多,达14.18亿元。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刘永刚 | 北京报道

  据港澳资讯统计的数据显示,252家带“国有”背景的上市企业,2012年年报中公开披露的业务招待费一项,总计65.25亿元。业务招待费前20位的上市国企为:中国人寿、中国铁建、(5.03,0.00,0.00%)(4.18,0.00,0.00%)(5.08,0.00,0.00%)(4.39,0.00,0.00%)(4.43,0.00,0.00%)(6.73,0.00,0.00%)(14.98,0.00,0.00%)(22.22,0.00,0.00%)(10.08,0.00,0.00%)(12.84,0.00,0.00%)(12.37,0.00,0.00%)(10.39,0.00,0.00%)(3.17,0.00,0.00%)(5.68,0.00,0.00%)(12.16,0.00,0.00%)(2.23,0.00,0.00%)(9.49,0.00,0.00%)(10.73,0.00,0.00%)。中国人寿业务招待费最多,达14.18亿元。

  其中,建筑和制造类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招待费之最。在业务招待费过亿的国有企业中,中国铁建、中国交建等建筑企业,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制造企业名列前茅。而在资源类企业中,五矿发展、中金黄金、(13.38,0.00,0.00%)(4.59,0.00,0.00%)(3.14,0.00,0.00%)等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均超过了千万元。

  业务招待是“潜规则”

  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规定,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通俗地理解差不多就是吃饭、送礼等内容。

  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营业收入)的0.5%。

  。虽然没有超过上述规定,但公司坦承,这一绝对数额确实偏高,并表示今后将把控制业务招待费增长作为重要的管理指标,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按照业务招待费与营业收入比例计算,中国交建和(3.47,0.00,0.00%)均为0.26%,而中国北车为0.17%。

  虽然基本上控制在0.5%以内,但与上一年相比,多家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用已大幅增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去年的业绩增幅并未出现令投资者满意的结果。

  去年花去7.8亿元招待费的中国交建,主营收入2962亿元,同比微增0.29%,净利润同比增速仅3%,招待费用增幅却高达两成。对此,中国交建并未在年报中给出原因。中国交建投资者关系处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此事不便作答。

  数据显示,葛洲坝净利润同比增速0.78%,远低于招待费用的增长幅度;中煤能源,业绩则出现了同比下降;五矿发展更亏损近4亿元。

  对于招待费用大幅增长的原因,各上市公司给出的解释均比较含糊。中国北车、葛洲坝均表示,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导致管理费用相应增加。至于具体原因,葛洲坝方面告诉记者,一切以公司的公告为准。

  (3.73,0.00,0.00%)的业务招待费为1500多万元,该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业务招待费占其总营业收入的0.08%,其中包含了旗下十几家子公司上报的数额。他坦言,东风汽车的业务招待费主要是营销业务板块,“客户比较多,平时招待的费用也比较多,但相比较而言,我们的业务招待费算是很低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往往会在关系网上大笔投入,业务招待可以说已是‘潜规则’,不论国企还是私企都是如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规模越大,业务越庞杂,业务招待费越多,在业内是不争的事实。”

  (12.44,0.00,0.00%)分析师唐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业务招待费在当下很难界定,从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概念模糊的‘箱子’,既可以装进业务招待的必须消费,也可以装进奢侈消费、过度消费。业务招待费不用像三公经费一样公布细节,总之它意味着不透明。”

  《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到,关于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公开问题,只在由监察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等部门于1998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中提及。

  另外,在企业所得税实施细则以及中国的会计准则中,对于业务招待费也有一些零星的规定,但涉及到业务招待费公开的内容极为少见。

  “虽然关于业务招待费目前有所争议,但在没有违法的前提下,难以对二级市场造成影响。”某券商建筑行业分析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虽然一些建筑业公司业务招待费较高,但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很低,并且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从一个企业正常开支来看,并不会影响市场对此有所争议从而导致股价的震荡。落实到二级市场表现上,业绩支撑才是关键。”

  “中国铁建不是最多的”

  在专业人士看来,上市企业在年报中是否披露“业务招待费”虽然没有硬性规定,但现实中,有公司将“业务招待费”计入了年报,也有公司并未将此项计入年报,而是将其“熔化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能排除有些上市公司把业务招待费一项的额度分摊到其他管理费中,这样财报中就不会显示。

  会计师的观点得到了一家要求匿名的上市公司董秘的认同,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铁建的招待费并不是最多的,因为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披露这一项。

  《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发现,对于这部分费用,(2.73,0.00,0.00%)(4.10,0.00,0.00%)(2.90,0.00,0.00%)(3.74,0.00,0.00%)等企业的财务报告,只公布“业务费用”;而(11.62,0.00,0.00%)(26.72,0.00,0.00%)(11.64,0.00,0.00%)(5.87,0.00,0.00%)(18.26,0.00,0.00%)等企业的财报,则用“人工与行政费用”、“办公会务费”、“市场推广费”来表示。在上述费用中,含多少“业务招待费”就不得而知了。

  港澳资讯统计显示,(8.50,0.00,0.00%)(10.01,0.00,0.00%)(5.86,0.00,0.00%)(16.93,0.00,0.00%)(3.32,0.00,0.00%)(7.00,0.00,0.00%)(10.18,0.00,0.00%)等34家国有企业,未在年报中体现业务管理费。

  截至发稿前,《中国经济周刊》并未得到上述相关公司的回复。

  上述会计师事务所人士坦言,投资者之所以对巨额招待费如此反感,是因为长期以来,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业务招待费一直是一笔糊涂账,业务招待费如何支出、如何审计、如何公开,在制度层面始终缺乏明确规定。

  该人士指出,作为一项既可能涉及官员贪腐,也可能涉及企业是否合法经营的重要事项,业务招待费本质上是一个公共事项而非“私人事项”,对于占有公众资源的国有企业更是如此。而对于上市的国有企业,因为制度的缺失,“股东有没有权利要求其公开”成了模棱两可的事项。

  国外上市公司的财报中,根据公司的不同,每家公司都会有所谓业务招待费用,但他们不会有业务招待费这种提法。据上述人士介绍:“他们会根据情况,把所谓招待费用分摊到其他运营成本中。”

  (本刊记者姚冬琴、李凤桃、白朝阳、赵剑云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 鹤君)


责任编辑:jiyebian

声明: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人员查询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广告报价 | 为您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本刊法律顾问:刘宏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登记证号码:国际刊号ISSN:2225_6164
主编信箱:fzylzzzs@126.com 投訴信箱:fzylz315@126.com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