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2年03月16日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面向社会各界征订优秀稿件 欢迎投稿   

·北京 ·天津 ·河北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山西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内蒙古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近期,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冒充我社下属机构给我社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我社严重声明 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与我社《法制与廉政》杂志社没有任何关系,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在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业务均与我社无关。
首页 > 热点追踪 >

官员谈公款吃喝:“今天喝酒不努力 明天努力找酒喝”

2013-06-16 16:17  来源:

“酒桌办事”不改,公款吃喝难禁

公款吃喝,一度是部分人的“为官之道”。

“很多时候‘醉翁之意不在酒’”,上海一名县处级干部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推杯换盏间可以拉近关系,揣度彼此,继而提出正规场合或意识清醒状态下不好说、不能说、不便说的诉求。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广西一名县委书记坦言,真正好酒的干部很少,但为了维持“圈子”,有时候没办法不喝。甚至如果几个星期不参加这种吃喝,就会感觉被边缘化了。

本刊记者近期在全国多地采访发现,随着中央和地方持续开展转变作风各项活动,公款吃喝之风初步得到遏制。但受拉关系、跑项目、要资金等利益驱动,“酒桌办事”依然大行其道,有的干部对中央规定“左顾右盼”,心态复杂。

浙江磐安一名科级干部说,以前联络感情主要通过接待,如今不让吃饭喝酒,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各地执行‘八项规定’有紧有松,你不吃请,别人吃请,以后工作如何开展?”

跑项目凭接待,要资金靠喝酒

此次采访,本刊记者的足迹遍及12个省市。据观察,会议研讨、检查评比带来的公款吃喝明显减少,但对300余名基层干部发放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最经常的公务接待活动仍然是吃饭喝酒。

一些地方干部坦率表示,跑项目凭接待,要资金靠喝酒。“接待就是生产力”,话虽不好听,却是实在话。

江苏某县接待办主任说,上级部门分配资源的自由裁量权很大,最“高效”的方式不是按部就班走程序,而是“两拨人喝顿酒,酒醒后事已成”。近一段时期,纯粹“务虚”的接待少了,但跑项目、要资金的接待不仅没少,反而有增多趋势。

安徽某县财政局局长说,资源分配与接待好坏之间的关联很强。政策资金给谁都可以,关键靠感情,而吃饭就是联络感情的手段。有时候电话汇报说不清楚,请上级来看一看、吃个饭,往往更能了解基层情况,加深彼此感情。

“什么时候财政部门门可罗雀,资金分配都按制度来,公务接待浪费就不存在了。”上述财政局局长说。

在本刊记者接触的多位干部看来,“酒桌办事”效率高,是公款吃喝风难禁的重要原因。上海一名县处级干部说:“在中国,酒到位意味着关系到位,关系到位了啥都好说。”

山东一名镇党委书记说,接待上级和外地领导时最难办,万一接待不好,得罪了人,该有的项目和政策资金扶持也可能不给了。

“联络”上级靠吃喝,招商引资也离不开吃喝。“乡镇书记天天喝,只是来人不同拨。”广西桂林一名乡镇党委书记说,如今招商引资是硬任务,各地优惠政策相差无几,很大程度上是“感情招商”。喝一次是认识,两次成朋友,三次变亲戚,喝到第四次基本上就能签订项目合同了。

这名党委书记说,如今风声紧,吃喝明显少了。有群众问:书记,今天不吃饭,明天还吃不吃?“说实话,我心里没底。”

“遏制公款吃喝和酒桌办事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当下中国是“求人社会”,求人原因大体有三:资源少、有障碍、需关照。求人方式中,以氛围宽松、礼节得体、啥都能说、距离拉近的“酒桌办事”广受推崇,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不改变‘酒桌办事’的社会生态,遏制公款吃喝难以持久。”张宝义说。

“大吃大喝是负担,没有吃喝有压力”

除了跑项目、要资金“必须吃喝”外,一些干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风气多年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心理惯性,吃喝既被当作工作方式,也被认为是感情交流渠道。“大吃大喝是负担,没有吃喝有压力。”

记者走访发现,多数干部认为中央号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来,喝酒少了,身体好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也有少数干部对饭局减少表示忧虑,害怕“淡了感情”,被“圈子”边缘化。

广西一名县委书记说,以前整天都有人张罗吃饭喝酒,有时候确实感觉要不断请人和被人请,自己才有“存在感”。

桂林一名乡镇干部说,在官场上,饭局是衡量干部地位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天天有饭局,说明这个干部能量大、关系广,往往会被领导评价为“能力强”,受重用。如果一个干部没有饭局,说明他没什么关系,往往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很难被领导看中提拔。

这名乡镇干部说:“现在饭局的负担少了,但心里的负担反而重了,交友圈子越来越小,今后怎么在官场上‘混’?”

还有一些基层干部坦言,他们衷心拥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但中国是人情社会,请客吃饭由来已久,亲兄弟间还要请吃饭,何况是来了客人。“正常的公务接待还是需要的,我们反对的是奢侈的大吃大喝。”

但各种接待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有学者指出,政府官员的“优势”,部分体现在能够运用公款吃喝,可以混淆私人宴请和公务接待,可以小吃小喝也可以大吃大喝。这种优越感经年累月,演变成为一种潜在的官场文化。

“干部怕吃喝又怕没吃喝,背后是扭曲的价值观。”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说,有的干部和群众把公款吃喝当作摆谱、有面子的表现,实际上不是满足食欲,而是满足心理,深层次是文化因素,是积弊多年的潜规则。

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刘献指出,吃喝之风实际上是传统文化心态与市场经济交换机制,渗透到党内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来,导致请客送礼庸俗文化在干部中愈演愈烈,再反过来影响社会风气。

“部分干部对于吃喝的‘心瘾’,已经是遏制当前吃喝歪风的‘文化性障碍’。”刘献说。

“今天喝酒不努力,明天努力找酒喝”

还有一些干部,对于“横向”“纵向”各种吃请乐此不疲,他们的“酒桌办事”,主要目的是“拉帮结派,跑要帽子”。

“老实干部进步难,正常干部流动难,一线干部出头难。”江苏淮安一名乡镇干部说,基层干部压力大、责任重,但提拔机会很少,正常情况下很难纳入领导视野,所以有的人就想各种办法接近领导,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是喝酒。基层干部中流传着这样的段子,“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树典型。”

有的地方选人用人机制不够公开透明,公款吃喝歪风背后,是干部选拔的不正之风。有基层干部说,当前干部选拔中,感觉有的就是提拔了“酒肉朋友”,提拔了“小圈子”里的人。对干部来说,机遇很重要,一晃可能机会就错过了,自然会利用吃喝送礼这样的“平台”维护一些关系,在关键时候“互相关照”。

另一名基层干部说,当前干部考核与选拔的导向仍以领导意见为主,下级占的权重不高,群众所占分量更小。如果这种局面不打破,酒桌就是一条拉圈子、要帽子的“捷径”。

刘献认为,当前干部选拔中的民主测评推荐,范围很小,造成了少数人从少数人中选干部。吃饭喝酒成了沟通渠道,很多在公众场合不能说的话,酒桌上都可以说,说了虽然不算数,但意思都已经到了。

酒瓶子还连着印把子

另有一些吃请,虽然未必用了公款,却同样浪费社会财富,侵蚀党风政风。

受访基层干部和企业家说,近年来国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了一些审批事项,缩短了部分办事流程,但各部门权力垄断、层层审批的格局未变,群众办事依然要靠“吃饭开道,喝酒提速”。

江苏一家经营实木橱柜出口的企业总经理说,去年他计划在当地工业园区盖一座厂房,一打听全部手续办下来要盖22个章,如果材料齐全,盖每个章要7~15天。但实际耗时远远不止。比如他找供电部门签字,领导不是开会就是出差,多方打点后拖了半个月才办完。“我是当地民盟成员,人头熟,跑了4个多月盖完了章,一个朋友没这么幸运,跑了一年多才办完所有建房手续。”

酒瓶子还连着印把子,中间有一条权力寻租链条。“原来的审批变成核准,再变成备案,看起来放权了,但收费并没减少。”上海一家民营物流公司董事长说,现在很多部门不是直接收费,而是通过服务外包。有的部门指定相关企业或公司提供服务,比如白蚁防治、消防安全等,“合不合格没人管,只要交了高额服务费,就能通过审核。”

这种“酒桌办事”,背后是正常办事流程阻塞,实际是行政权力滥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现在有一些中介专门替地方政府和企业跑项目、要经费,并从中间抽成,已形成灰色产业链。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也许很“合算”,但全社会成本呈几何级数增加。

“不仅是干部作风问题,更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吕艳滨说,“酒桌办事”背后是权力之手伸得过长,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拥有行政审批权和大量财政资金,县乡一级为获得资金和项目,往往采用吃饭喝酒送礼等方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不从制度上约束行政权力,公款吃喝即便风头被遏制,也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最终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吕艳滨说。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责任编辑 鹤君)


责任编辑:jiyebian

声明: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人员查询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广告报价 | 为您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本刊法律顾问:刘宏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登记证号码:国际刊号ISSN:2225_6164
主编信箱:fzylzzzs@126.com 投訴信箱:fzylz315@126.com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