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接到通知又连忙从广州赶往武汉,买不到机票只能坐在高铁餐车;1月19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又从武汉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1月20日,参加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直播连线,忙到深夜;1月21日,从北京回到广州,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解读最新情况……
刚刚过去的四昼夜,这位84岁老人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提醒别人“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赶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最前线,被媒体称为疫情中的“逆行者”。他就是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1月18日晚,钟南山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苏越明摄
1月21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中)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情况。新华社记者黄国保摄
1936年10月出生的钟南山,在84岁高龄再次“挂帅”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奋战在新一轮疫情战场的第一线。
钟南山成长在医生家庭,父亲是著名儿科医生,母亲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1960年,24岁的钟南山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踏上了与父母一样的医学之路。对他而言,同病人在一起,让病人转危为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进修,但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
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
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2003年11月9日,钟南山在为市民义诊。新华社发
“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前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令钟南山广为人知。
2003年初,非典型性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SARS)疫情来势汹汹,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
时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站了出来,出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组组长,并把他带领的呼研所推向了前台。
尽管所内陆续有多位医务人员病倒,钟南山依然决定向患者敞开大门。这里,成为“非典”大战的最前沿。
控制病情,首先要查清病原体。当时有权威观点认为,“非典”是由衣原体细菌导致的。钟南山和同事们则认为“非典”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事实证明,疫情正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发的,钟南山力排众议的“发声”让抗击“非典”少走了弯路。
在钟南山的指挥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这一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全世界抗击“非典”有指导意义,后来成为通用的救治方案,钟南山也成为群众心目中的功臣。
“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
“呼吸系统疾病是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需要应对的最主要疾病。”钟南山说,“非典”之后,全国陆续设立了几百个疾病监测点,能够及时监测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实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医护人员和防疫机构都能够快速找到病原并进行防控。
由MERS冠状病毒感染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自2012年以来在中东地区引发了严重疫情,2015年又在韩国爆发。
2015年5月28日凌晨,一名韩国患者被送入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这是我国首例输入性MERS疑似病例,而广东仅用两个多小时就将该疑似病例追踪到位。
应急响应随即启动,病人被收入ICU负压病房隔离治疗,医院成立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小组及医院感染防控小组。第二天,广东省中东呼吸综合征临床专家组成立,钟南山再次担任组长,携国内知名专家到惠州商讨首例MERS患者救治及医院防控计划。由于及时研判和科学应对,MERS疫情并未进一步扩散。
2016年3月1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在审议中发言说,要理性认识雾霾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虽然早已是国内公认的呼吸病学领军人物,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白求恩奖章,钟南山却始终保持谦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曾位列中国人群死因前三位。钟南山带领团队于1999年提出对慢阻肺进行早期干预,经过10多年磨砺,第一次从流行病学证实生物燃料可引起慢阻肺,第一次发现两种老药用于预防慢阻肺急性发作安全有效,相关成果被写进世卫组织编撰的新版慢阻肺全球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