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2年03月16日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面向社会各界征订优秀稿件 欢迎投稿   

·北京 ·天津 ·河北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山西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内蒙古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近期,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冒充我社下属机构给我社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我社严重声明 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与我社《法制与廉政》杂志社没有任何关系,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在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业务均与我社无关。
首页 > 史海钩沉 >

由范仲淹为官广德想到的

2019-11-08 19:25  来源:光明日报
 “无壁巨屋曰广”“七曜行运曰德”。我的家乡“广德”,201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由安徽省直辖”。广德,位于皖东南,素有苏浙皖“三省通衢”美誉,历史底蕴深厚,先秦时称“桐汭”,《左传》载:哀公十五年 (前480年)夏,“楚子西、子期伐吴,及桐汭”,后有“广德军”“广德州”“广德县”等不同名称。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如范仲淹、岳飞、朱元璋等都曾与广德有过交集,但对广德影响深远的是范仲淹。广德是范仲淹仕宦的起点站,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春,27岁的范仲淹经“断齑画粥”苦读,考中乙卯科进士,当年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是一个主管刑狱的九品小官(相当于副科级)。天禧元年(1017年),调离广德。前后任职3个年头,官职也很低,但是他的品德和政绩,却代代传颂,深远影响着广德这片土地的世道人心和文明开化。

  初识范仲淹,是40年前在中学课本《岳阳楼记》中,知道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洁之士,同时感佩一篇300多字的文章竟能产生数个成语,深为“唐宋八大家”没有范仲淹而抱屈;再识范仲淹,是30多年前上大学时,知道范仲淹是古代文人中难得具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和军事才能的一代文坛领袖,不但曾主导“庆历新政”,而且抗击西夏威震边塞——“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三识范仲淹,是了解到他曾在故乡广德为官,由此开始关注范仲淹的人格底色和为政风格的形成及其发展。

  “百善孝先,家风俨然”

  广德是范仲淹为官的第一站,他最为广德百姓传颂的是孝。《广德州志·名臣传》载:“范仲淹……登进士第,为广德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范仲淹一生对母亲谢氏至敬至孝。两岁时,父亲范墉亡故,母亲为将其拉扯成人培育成才,放弃名节,“更适长山朱氏”,即改嫁长山(今山东邹平)人平江府(今苏州)推官朱文瀚,并且一直将此情况隐瞒至范仲淹成年。范仲淹来广德为官时,用的名字是“朱说(yuè)”,继父朱文瀚同年离世,范仲淹虽立足未稳,便“迎母归养”,这成为千百年来广德人民教育子弟的鲜活教材。两年后“朱说”调任集庆军(今安徽省亳州市)节度推官,向皇帝上《乞归姓表》,得到批准,还姓更名为“范仲淹”。范仲淹对母亲既孝且顺,无论宦游何处,绝不与母亲分离。“迎母归养”11年后,母亲离世,范仲淹在葬母问题上更表现出对母亲的至敬至尊。既没有将母亲归葬长山朱氏,也没有将母亲葬入苏州范氏祖茔,而是在洛阳南郊(伊川县)万安山下另选坟地安葬母亲,并安排自己及子孙将来都随母而葬,这样就避免了母亲身适两家之窘境。

  从范仲淹在广德初入仕途对母亲的孝养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十分重视家风建设。其次子范纯仁没过门的妻子王氏是名门贵女,史载:“公子纯仁娶妇将归,或传妇以罗为帷幔,公闻之不悦,曰:‘罗绮岂帷幔之物耶?吾家清俭,安得乱吾家法?敢持归吾家,当火于庭。’”

  范家子弟深受范仲淹孝俭家风影响,在广德的两支“桐川范氏”,始终家风俨然,其第32代后裔范忠俊仍孝俭持家。

  “治狱廉平,清正自守”

  据《广德州志·职官表》载:“宋置广德军知州军事一人……通判一人……参军一人。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始置诸州司冠参军,以新进士及选人为之,后改为司理,掌狱讼勘鞠之事。”范仲淹仕途起点的广德军“司理参军”是一个掌管狱讼的九品小吏,但范仲淹却做得有声有色,《广德州志》称:“治狱廉平,……引囚讯问,皆得其情。”这种“小大之狱,必以情”的为官风格,伴随范仲淹一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狱讼办案过程中,范仲淹为秉公循法,经常抗颜犯上,《广德州志》有翔实记载:“时抱狱牍与守争是非,守数以盛怒加之,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比去官,字无所容。”其“为天下苍生念”的为官底色已然形成。

  范仲淹因在广德政绩突出,官声斐然,两年后升任从八品集庆军节度推官,离任广德时,身无长物,缺少盘缠,只能卖马徒步而去。汪藻在绍兴九年(1139年)六月所书《范文正公祠堂记》明载此事:“贫止一马,鬻之,徒步而归”。

  范仲淹在广德时间虽短,但广德人民却无比怀念他,曾建造“景范亭”“范公祠”等纪念这位“治狱廉平,清正自守”的“真公仆”“好公仆”。

  “重文兴教,泽被后世”

  《范文正公祠堂记》又载:“初,广德人未知学,公得名士三人为之师,于是郡人之擢进士第者,相继于时。”查阅史料发现,此言并非虚妄的溢美之词。在范仲淹为官广德前,7世纪至11世纪400多年间,广德的确没有进士及第者。正史没有范仲淹在广德任“教授”的记载,但在《桐川范式宗谱》上却有“文正公初授广德教授”之语,这可能是范仲淹在“司理参军”之外的一个兼职,否则就难以解释范仲淹“得名士为师”这样的“越职”行为。自从范仲淹延引三名士,再加上他本人悉心育教,广德重文兴教之风蔚然形成,直接的结果是,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第一个进士陈南在范仲淹“教授”广德的第19个年头产生了,而后仅宋代广德就有49名学子高中进士。广德从“未知学”一跃成为“擢进士第者,相继于时”的敦教重读、文风鼎盛之乡。

  范仲淹在广德太极洞留有“跫然岩”勒石。作于广德的《石溪瀑布》:“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此诗境界高远意蕴深长,乃宋诗精品,首联、颔联、尾联俱为名句,一诗三名句,实在难得。

责任编辑:jiyebian

声明: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人员查询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广告报价 | 为您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本刊法律顾问:刘宏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登记证号码:国际刊号ISSN:2225_6164
主编信箱:fzylzzzs@126.com 投訴信箱:fzylz315@126.com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