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2年03月19日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面向社会各界征订优秀稿件 欢迎投稿   

·北京 ·天津 ·河北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山西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内蒙古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近期,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冒充我社下属机构给我社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我社严重声明 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与我社《法制与廉政》杂志社没有任何关系,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在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业务均与我社无关。
首页 > 史海钩沉 >

董必武诗中的“志、力、识”

2021-11-18 21:00  来源:《法制与廉政》杂志
 董必武1921年作为湖北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3名代表中,只有他和毛泽东最后走上天安门城楼,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曾于新中国成立后重访一大会址,留下“作始也简,将毕也钜”的著名题词。董必武一生留下诗作1300余首,是其七十余年革命生涯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党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其中很多名篇佳作,鲜明体现了他“志、力、识”的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

      志:志向、志趣

      董必武的诗充分体现了他投身民族复兴事业的凌云之志。为了救亡图存,他曾东渡日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但当他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真理之后,就毅然投入到建党伟业当中去。1920年,他和陈潭秋、包慧僧一起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当时人称“南陈(独秀)北李(大钊),两湖毛(泽东)董(必武)”。1964年,他重访嘉兴南湖故地,追思革命先烈,留下“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的诗句。1975年,在他已病势危重、处于弥留之际,仍充满深情地写下“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的绝笔。董必武的一生,是探求民族解放道路、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一生。

      董必武之所以具有远大抱负,和他崇高的志趣息息相关。他17岁就考中秀才,贫寒的董家曾对他寄予“光宗耀祖”的厚望。但是,他“重违庭训走天涯,不为功名不为家”,毅然冒着生命危险走上革命道路。在此后艰苦的戎马生涯和繁忙的日理万机中,他公而忘私、公而忘家。在他的诗笔下,有“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的秀竹,“生机随地茁,何用费篱樊”的菊花,“冰肌历寂寞,春动冷生涯”的梅花,“年年抵住台风袭,干伟花繁子实馨”的椰树,而这些正是其不计名利、荣辱不惊的自况。他用“贻我含笑花,报以忘忧草”的诗句感谢革命伴侣何连芝对家庭的付出,用“父母皆望儿女智,我希尔学愚公愚”勉励子女踏实做人,留下了寒素清白的家风。

     力:毅力、学习力

     新中国成立前,董必武曾经历了清朝末年、袁世凯篡国、北洋军阀割据、蒋介石篡权等不同时期,可谓阅历丰富。在革命生涯中,他多次面临低谷、曲折和困难的考验,但始终坚守信仰,体现出非凡的毅力。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相持阶段,他在重庆主持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在那段“乍暖乍寒更气候,忽张忽弛度春秋”的艰难岁月里,他写下大量诗词。“今夜鄜州看明月,得无清皎与延同”“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远念延安诸努力,奋飞不得亦思齐”,这些诗句生动表达了他对延安的无限忠诚和绵绵思念。身虽在千里之外的重庆,但他的心始终与党中央在一起。

      董必武对党的忠诚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学习力。他一生与书籍为伴,即使在长征路上也不辍诵读。进入老年之后,他的学习更加勤奋。“老去愈知学不足,春来弥觉物增妍”“马列至言皆妙道,细思越读越分明”“吾愚学海将蠡测,读罢三篇又两篇”“马列书多六本先,择尤精读记疑难”,可以说,持之以恒地深入学习马列经典是他保持政治定力、始终朝气蓬勃的源泉。他经常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其他同志,特别对青少年寄予殷切希望,“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这首诗为广大青少年乃至很多中老年同志们所熟读和喜爱,其后来的流传之广是作者所始料未及的。

     识:胆识、见识

     董必武的革命生涯充满斗争,在诗中更是斗志昂扬。他在1903年到武汉投考新学时就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必武”,深信救国就必须有武装斗争不可。在中共一大后,他回到家乡黄安点燃革命烈火。在大革命中,他和毛泽东一起抵制党内右倾错误路线,认为农民运动“好得很”,要夺回“枪杆子”。

     在董必武的诗中,悼念、怀念在革命和建设中牺牲、早逝战友同志的内容占据很大篇幅。他敬仰“南湖舟泛语从容”的王尽美,“秉性最忠贞”的“平江惨案”涂正坤等烈士,“不屈严刑骂寇仇”的赵一曼,“血迹陵园在,勋名日月新”的续范亭,“矫捷沉雄谁得似,票姚差可望神鹰”的陈赓,缅怀他们的斗争气节。他为欧阳海、焦裕禄、王杰、雷锋、向秀丽这些新时代的人民英雄写诗,歌颂他们的斗争气概。

     董必武的诗中更有卓尔不群的见识。他勤于自省,一生中写了大量自寿诗,60岁之后则几乎每年生日都要赋诗,检讨自己的缺点不足。他担任过中央党校校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国家代主席等高级职务,但从不居功自傲。对于自己曾主持并作出重大贡献的红岩战斗生活,他在诗中总结是“到底人民胜,红岩不枉居”,没有提到自己半点功绩。他对于党和国家始终抱着深厚的忧患意识,认为只有“颂承颜赧赧,惕若意乾乾”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艰苦卓绝,董必武正是以其诗词生动展示了他经历的一段党史,及其在走过的革命征程中的“志、力、识”,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张大伟)

责任编辑:jiyebian

声明: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人员查询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广告报价 | 为您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本刊法律顾问:刘宏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登记证号码:国际刊号ISSN:2225_6164
主编信箱:fzylzzzs@126.com 投訴信箱:fzylz315@126.com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