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成就人生
2018-11-23 15:35 来源:《法制与廉政》杂志
11月22日,在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第一教学楼大厅内的“诚信驿站”,学生们利用下课时间选购学习和生活用品。(河北新闻网)
近几年,我国对征信体系的逐步完善,已经给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一定的信用意识。信用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还是连接友谊的无形纽带。想想几月前,媒体沸沸扬扬的报道的“校园贷”,都是大学生对征信的一种知识匮乏。如今学生考试作弊盛行,撰写论文抄袭,求职履历弄虚作假事件比比皆是。这种诚信的缺失,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无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诚信是发展经济所必需的社会基础,诚信也是我们民族发展所必须的文化基石。大学生正处于校园时代与社会接轨的最前沿,也是理想和现实的衔接地带,他们是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未来意识形态走向。
刘奇葆指出:“诚信是道德之基,国以诚立信,人以诚立身。”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诚信理念和行为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优化学校诚信教育方式,做好诚信的以身示范、营造良好氛围,才能真正让诚信的理念深入学生心灵。
所以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更是迫在眉睫,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已经进入信用时代,高等学校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培养具有信用素质、诚信精神的人。开展“诚信”教育是现代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新课题,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坚持以“诚信”要求自己,以“诚信”来对待别人,让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美德成为高校每一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诚信”美德之目的。日后才可作为时代的接班人,成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刘丹阳)
声明: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廉政文化推荐内容
廉政文化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