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3年06月11日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面向社会各界征订优秀稿件 欢迎投稿   

·北京 ·天津 ·河北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山西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内蒙古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近期,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冒充我社下属机构给我社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我社严重声明 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与我社《法制与廉政》杂志社没有任何关系,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在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业务均与我社无关。
首页 > 廉政文化 >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你撑“安全伞” 我就脱“马甲”

2013-06-16 17:55  来源:
      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举报法”,在借力公民反腐与标本兼治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2012年,纪检部门立查的案件中,逾四成来自信访举报。中纪委有关负责人9日表示,凡是实名举报的,优先办理,及时回复。

  举报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在公民举报、办案发现和单位移送这三个线索来源中,检察机关受理的公民举报就占到受理总数的70%以上。公民举报包括来信来访、电话举报和网络举报三种。不论哪种形式,实名举报对于强化线索可信度,提高线索成案率和案件侦破率,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如此,倡导实名举报也是对被举报者合法权利的保护,举报者实名后便有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错告和诬告现象。

  因此,对实名举报优先办理,无论是否成案都应及时回复,这不仅符合查案的职业要求,体现了对公众反腐热情的尊重支持,而且对被举报者也是一种负责态度,对建设清明政治无疑具有重要价值。

  相比之下,匿名举报往往面临核实情况困难,证据信息模糊的问题。但匿名举报往往成为“优先选择”,值得深思。事实上,许多人之所以披着“马甲”曝光爆料,甚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匿名举报,既有对当下反腐环境和效果的无奈,更有出于自身安全的种种顾虑。

  比如,1月5日,有媒体报道成都红会善款发霉举报人称曾遭软禁死亡威胁,郑州“房妹”爆料人也接到过死亡威胁电话。“匿名举报得不到及时查处,实名举报又被打击报复”,有人概括的举报“潜规则”虽不完全符合事实,却足以警醒我们思考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如何完善举报人保护机制?这既考验我们的气魄,更考验我们的智慧。

  正因如此,这些年来,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都十分重视举报制度建设。如开通12309、12388举报电话;对BBS等论坛举报形成制度化的条件反射;鼓励密码举报,最大限度地缩小知情范围;适时奖励举报人,正确区分错告和诬告;修改《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尽力营造安全的举报环境等。从实践操作效果来看,这些制度对规范匿名举报、鼓励实名举报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如何进一步打消举报人的安全疑虑、更好地发挥举报价值,依然有许多拓展空间。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为保护包括举报人在内的证人,很多国家制定了《证人保护法》,成立了专门的证人保护机构。如在有的国家举报人一旦进入保护程序,将被送往“安全和适应中心”加以特殊保护。这个中心在地图上没有地址标识,既非常隐秘又高度安全。有的国家则允许采用委托询问的方式,制成笔录提交法庭,某些情况下,连法官都不了解证人的身份。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对举报人的保护却过于粗疏和零碎,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只能事后惩罚,对举报人的人身安全很难事先保护。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举报法”,明确案件线索管理、立案、调(侦)查和处理程序,善待举报,反对诬告,从而在借力公民反腐与标本兼治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责任编辑 鹤君)


责任编辑:jiyebian

声明: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人员查询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广告报价 | 为您服务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本刊法律顾问:刘宏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登记证号码:国际刊号ISSN:2225_6164
主编信箱:fzylzzzs@126.com 投訴信箱:fzylz315@126.com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