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2年03月16日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面向社会各界征订优秀稿件 欢迎投稿   

·北京 ·天津 ·河北 ·贵州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山西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内蒙古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近期,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冒充我社下属机构给我社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我社严重声明 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与我社《法制与廉政》杂志社没有任何关系,法制与廉政观察杂志社在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业务均与我社无关。
首页 > 关注民生 >

独居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能被忽视

2015-06-12 16:12  来源:综合

独居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能被忽视

导语;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近年来越来越为人们关注。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不仅常常受到意外伤害,自身的心理状况也堪忧,而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处境更为“悲惨”的群体,那就是独居的留守儿童。 他们是一种“事实孤儿”,心理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 …[详细]

父母无法履行监护权,独居留守儿童是数量更大的“事实孤儿”

独居留守儿童是一类“事实孤儿”

在2006年民政部等15部门发出《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中,“事实孤儿”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第一次被官方正式使用。按照学者的定义,“事实孤儿”是指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虽然没有死亡或失踪,但是事实上不能提供经济支持和照料或履行监护权的儿童。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由于父母入狱而形成的,一类是由于父母离家而形成的,一类是由于父母疾病而形成的。

如果从提供经济支持的角度看,独居留守儿童(无长辈照看,跟兄弟姐妹一起或独自生活)的父母外出打工,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经济支持,很多家长也会按月给孩子寄钱,这些独居留守儿童不应该算作“事实孤儿”;但如果从被照料和监护的角度看,独居留守儿童的父母根本无法履行抚养监护义务,也没有其他成年人代为履行,这些孩子实际上就是一种“事实孤儿”。

农村留守儿童也是家里的劳动力,常常要干各种农活
农村留守儿童也是家里的劳动力,常常要干各种农活

这个群体的数量极为庞大

2013年5月,全国妇联曾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其中独居留守儿童已多达205.7万,占留守儿童比例的3.37%。

而在一些劳务输出人口较多的地区,独居留守儿童的数量更为庞大。以西部某市为例,该市曾对全市打工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18万名外出打工人员中,因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有164608名,占适龄入学儿童的10.6%,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其他亲人代理照料的,他们都可以算作“事实孤儿”。即便政府、社会已经开始对他们有一定的照看,他们面临的各种伤害、暴力风险都比一般儿童来的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及衍生的自杀问题。

独居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亟需关注

留守儿童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本来就高于普通儿童

由于无法获得正常的家庭教育和情感关怀,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品德和行为养成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尤以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这些问题也为众多研究者所关注。

论文《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曾做过一个测试,作者在湖南永州的祁阳县选取两所农村初级中学随机抽选了174名留守儿童和106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36.8%,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0.8%的检出率。并且,留守初中生出现更多的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

孤独倾向让老师和周围的人无法提供帮助,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则会让儿童变得更加脆弱。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有可能会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亲子之间不能相见乃至经济贫困都归结到自己身上,从而受到伤害。

独居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能会为更严重

自杀意念是指体验自杀行为的念头,是自杀死亡的最强烈的预报因子。《中国公共卫生》曾刊登过一篇关于西南某省儿童自杀意念率的研究成果:对该省81个行政村3745名14岁以下(含14岁)儿童的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2.88%,高于非留守儿童的9. 40%。同时,朋友数和关爱活动对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率有影响——有2个或以上朋友的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是朋友数少于或等于1个的56%,接受关爱活动的留守儿童自杀意念发生情况是未接受关爱活动的一半左右。

尽管关于留守儿童自杀意念率是否更高,还缺乏权威的研究结论。但有学者指出,学习成绩、师生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都与留守儿童的自杀意念率有关。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越差,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越高;留守儿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爱,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就更低;如果留守儿童对外出打工的父母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存在过多的忧虑,心理负担会更重,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自杀的念头。

责任编辑:jiyebian

声明: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法制与廉政杂志社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主办: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本刊法律顾问:刘宏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登记证号码:国际刊号ISSN:2225_6164
主编信箱:fzylzzzs@126.com 投訴信箱:fzylz3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