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虚假大学,顾名思义,是子虚乌有的大学。根本没有注册,也没有校舍,没有师资,其性质就是网络诈骗,和网络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的性质是一样的。“华东财经学院”网站上显示其地址为南汇区惠南镇城基路,并未标注门牌号码。
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 涉及16省区市
距高考还有半个月,民间机构“上大学网”再次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自2013年以来,该机构已累计公布5批共400多所虚假大学。
据悉,该批虚假大学涉及16个省区市,北京有23所,山东、上海和四川分别有8所、7所和7所。其中,66所均不在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6所冒用正规高校更名前或合并前的名称;1所冒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的另外一个名称——北京行政学院。
北京成高发地带 多以"中国""首都"开头
在此次公布的73所虚假大学中,北京就占了23所,成了虚假大学的高发地带。而且,高校中带有“中国”、“首都”或“北京”等字样的,在许多普通老百姓看来,代表着权威和荣光。虚假大学也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为自己行骗提供方便。
在此前公布的几批虚假大学榜单中,假大学“北方医科大学”和原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名称相似;“首都财经贸易大学”、“北京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经济贸易学院”、“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等假大学与北京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相似;假大学“上海经济贸易大学”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相似。诸如此类的仿冒名称,以假乱真,对高校不甚了解的考生和家长,极有可能信以为真,落入他们的圈套。
建空壳网站无实体校址 多无明确成绩门槛
诸如“中国信息科技大学”、“华北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医科大学”、“广东科技管理大学”等貌似“高大上”的大学其实只建有空壳网站,无实体校址,打着大学的幌子,从事着伪造学历文凭证书之类的招生诈骗。在北京只有正规高校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没有什么所谓的“北京经济管理学院”;正规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虚假大学江苏信息工程学院,一个城市名开头,一个省名开头,极易混淆;把河南省的正规高校中原工学院,和虚假大学中原工业大学放在一起,一般考生和家长都会认为后者更像正规大学。
并且,以低分考生为精准营销对象的虚假大学,多不会设置明确成绩门槛甚至根本没有门槛,无论考生高考成绩几何,只要考生交钱,他们都会来者不拒。
学生家长"唯学历论" 试图走捷径上大学
从一些学生及家长的角度来看,高考无疑是人生路上的一大转折点,在他们眼里,高考成绩不理想就意味着将来不会有一份好的工作,甚至将来不会有更加理想的人生。再加上,当前社会上“唯分数论”“唯学历论”等不良思潮影响,一些家长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有学上、有学历、有毕业证,在这种畸形心态的促使下,一些人想起旁门左道,试图通过潜规则走捷径来实现自己家中也有大学生的梦想。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为让孩子上学走错门”。
主办者受利益驱使钻低分学生空子
从虚假大学主办者的角度来看,一些家长的殷切期盼、焦躁心态成为他们非法获取暴利的商机。尤其是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之下,一些人丧失道德良知,逾越法律底线,钻起一些低分学生无学可上的空子。此外,一些学校为了扩充实力,将名下的诸如一些成教学院等交给社会来经营,让一些虚假大学有了寄生载体。
IP多在境外 网络监管存在难度
据华北科技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邢红宇介绍称,目前注册域名的审核并不严格,支付很少的费用就可通过代理公司完成注册。托管在境外服务器上的网站,可能连注册人的信息都是编造的。
有的虚假大学就是一个网站,而网站的IP地址设置在国外,由于对境外网站没有管辖权限,负责网络备案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兼有网络监管职能的公安部门都难以处理这类网站。如此一来,虚假大学就是成了人人喊打,但又缺乏具体部门担责的监管“真空”,能不陷入到年年预警、年年有的怪圈当中去么?
专家建议多部门联合执法 提高制假售假者犯罪成本
专家指出,教育部门可以会同相关部门,将全国各地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名称、网址全部前置审批,统一改为edu.cn的域名,再向社会公布。
江西财经大学副教授王金海建议,各地公安、教育、工商等部门应当联合执法,加大对虚假大学以及制售虚假学历文凭的打击力度,提高制假售假者的犯罪成本。同时,加强国内外相关地区或国家之间的互联网域名、虚拟主机、IP地址等方面监管合作,严厉打击各类虚假教育类网站等。
改革人才评价制度 切断虚假大学利益链
虚假大学的真问题是假文凭问题,而假文凭现象又和我国“学历社会”对学历的盲目崇拜有关。所以,别指望媒体曝光,虚假大学就能逃之夭夭。最重要的是,必须改革我国的人才评价制度,消除“学历社会”。这才是切断虚假大学利益链的釜底之策。
抓住高考等关键节点加强宣传 用好"黑名单"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介充分曝光其行骗手段及社会危害,抓住高考等关键节点,着重加强对考生、家长的宣传,使其提高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同时可效仿民政部门公布山寨社团名单,由教育部门定期直接发布“虚假大学”名单,这比由非官方网站发布更具公信力及震慑力,从而令其无处遁形。
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
主办:法制与廉政杂志社 本刊法律顾问:刘宏涛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登记证号码:国际刊号ISSN:2225_6164 |
主编信箱:fzylzzzs@126.com 投訴信箱:fzylz315@126.com |